一、何为动改法?
动改法:即动作分析法,利用动作经济原则,对操作者的动作进行细微的分析,消除不合理和浪费的动作,以找出轻松、快速、准确的操作动作的一种研究方法。
目的:简化操作方法,提高生产效率,减轻工人疲劳,进而确定操作方法和制定动作时间标准。
二、动改法之分析方法
动作分析的方法:a.目视动作分析;b.动素分析;c.影片(录像)分析。
动素(基本动作):人完成工作的动作,可由17个基本动作构成,这17个基本工作又称为17个动素。
3.动改法之动素分类
动素性质:按对操作之影响,动素可分为有效动素和无效动素。
有效动素:指对操作有直接贡献者,如装配、拆卸、使用等。
无效动素(或辅助动素):寻找、选择、检查、持住、定位及预定位等为辅助动素。休息,故延及计划为消耗性动素。
进行动素分析就是操作中尽量减少辅助性动素,取消消耗性动素。
4.动素同心圆
5.动改法之动作经济原则
动作经济原则是为保证动作经济合理,减少人体疲劳,寻找工作场所的舒适不知及省时,省力的工作方法,提高工作效率所遵守的作业规范和法则。
动作经济原则的作用:a.减少操作人员的疲劳;b.缩短擦破做人员的操作时间;c.提高工作效率。
6.有关人体的运用原则
原则1: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。
原则2: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,双手不应同时空闲。
原则3:双臂的动作应对策,反向并同时进行。
原则4:手和身体的动作应处在最低位置,这样就能得心应手地动作。
原则5:尽可能利用物体的惯性,重力等。
原则6:连续的曲线动作,比方向突变直线运动佳。
原则7:弹道式的运动,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运动轻松自如。
原则8:动作宜轻松有节奏。
原则9:工具,物料应放置在固定地点。
原则10:工具,物料装置应依工作顺序排列,并置于工作者前面近处。
原则11:零件,物料的供给,应利其重量追送至工作者手边。
原则12:坠落应尽量利用重力实现。
原则13:适当之照明,充足光照度、光线颜色适当、无反光、投射方向正确;可见度:物体本身的明亮度、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、本身尺寸与眼睛之距离等。
原则14:工作台椅应适当舒适。
原则15:尽量解除手的工作,而以足踏/夹具替代手之工作。
原则16:尽可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具合并多用工具。
原则17:工具、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上。
原则18:手指分别工作时,其个指负荷应按照其功能予以分配。
原则19:设计手柄时,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积。
原则20:操作杆的安防位置尽可能少变更姿势。
三、动改法之重点与技巧
动作分析及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,寻求省力,省时的方法。
改善重点:a.需要用全身用力的工作;b.不自然的动作;c.需要注意力的工作;d.厌恶的工作。
技巧:5W1H方法,四大原则:取消、合并、重排、简化,简称ECRS手法。
【选择鸿埔的理由】
专业:鸿埔拥有专业的、实战型的顾问团队
专注:鸿埔专注于精益现场咨询辅导
高效:鸿埔的顾问能够深入现场,高效、快速地打造卓越现场
落地:鸿埔秉承知行合一,使项目有效地落地共赢:鸿埔和企业共同成长,合作共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