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标准作业的概念
作业组合=人+设备+物料,标准作业即是各种作业组合的汇总。
通俗的讲: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、以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生产方式。
二、标准作业与作业标准本质区别
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,强调的是人的动作。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:T.T、作业顺序、标准手持。主要涉及表单:工序能力表、标准作业组合票、标准作业票。
作业标准是为了实现标准作业的各种标准的总成,强调的是单个工序的作业方法等。比如,热处理时,对于材料的处理温度、时间、冷却液的种类、冷却的速度等。机械加工时,车刀和切削刀的形状、材质、尺寸、切削条件等。主要涉及表单:QC工程图、质量检查标准、保全维修台账。
三、构成标准作业的三要素
节拍、作业顺序、标准持有量,只有这三种要素完全具备,标准作业才能成立。
要素之一:T.T(节拍)
所谓的T.T,是指应该用多长时间、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产品的目标时间值。
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,与生产先的实际加工时间、设备能力、作业人数等无关。
计算公司如下:
要素之二:作业顺序
作业顺序指作业者能够有效最好的生产合格品的生产作业顺序,是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证。
作业顺序和工艺顺序未必相同。但作业顺序一定要符合工艺要求。
要素之三:标准手持
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,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、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。
决定标准手持的基本原则:a.从作业顺序来考量;b.从有无设备自动加工来考量。
【选择鸿埔的理由】
专业:鸿埔拥有专业的、实战型的顾问团队。
专注:鸿埔专注于精益现场咨询辅导。
高效:鸿埔的顾问能够深入现场,高效、快速地打造卓越现场。
落地:鸿埔秉承知行合一,使项目有效地落地共赢:鸿埔和企业共同成长,合作共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