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我们先谈谈TPM是如何产生的?
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:事后保养
此时的产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,设备相对比较简单,什么时候坏了再修理是最经济的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:预防保养的兴起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随着部队装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,作战时各种装配保持正常状态成为必要条件,预防保养随之兴起。
二战后,这种预防保养的思想随即推广到民用工业生产中,随着生产批量的不断扩大,预防保养也越来越重要。
从预防保养到生产保养
1954年GE(General Electric)将预防保养进一步发展为生产保养(包含BM、PM、MP、CM),但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。
TPM的产生
后来预防保养和生产保养的概念先后传入日本,在日本发展为TPM,并得到世界的认同。
其次TPM的含义包含那些?
T:Total(全员参与)分为四阶段
全员:从总经理到员工
全过程:从原材到产品
全部门:包含公司所有部门
全生命周期:从设备设计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
P:Productive(生产性)
P:Prevention→Predictive→Productive
M:Maintenance(保养、维护)
M:Maintenance→Management,全员参加的生产性保养活动→全员生产保养
随着TPM活动的日益成熟,TPM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,从而使M的含义逐步由Maintenance(保养/维护)转化为Management(管理),TPM也发展为一种管理体系。
最后由日设备维护协会(JIPM)对TPM进行权威性定义:
1.追求生产效率化极限(综合效率化),以改善企业体制为目标;
2.在现场、现物架构下,以生产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为对象,追求“零灾害、零故障、零不良”,并将所有损失事先加以防止;
3.在从生产部门开始,逐步扩展到开发、营业、管理等所有部门;
4.从最高阶层到第一线与员工全员参加;
5.由重复小集团活动来达成零损失的目标;
简单总结:TPM就是“使生产系统发挥最高效率﹐并由全体人员来投入的活动”。
本期先简单介绍TPM的发展历程,敬请期待下期“TPM的目的及日常问题分析”讲解
【选择鸿埔的理由】
专业:鸿埔拥有专业的、实战型的顾问团队
专注:鸿埔专注于精益现场咨询辅导
高效:鸿埔的顾问能够深入现场,高效、快速地打造卓越现场
落地:鸿埔秉承知行合一,使项目有效地落地共赢:鸿埔和企业共同成长,合作共赢